專欄文章

開發不用寫 Code?AWS 最新 AI Code 神器 Kiro 介紹與實作教學

開發不用寫 Code?AWS 最新 AI Code 神器 Kiro 介紹與實作教學

隨著人工智慧技術的高速發展,生成式 AI 進入爆發成長時期,2025 年初美國矽谷更刮起一股軟體開發新風潮「 vibe coding 」,也就是許多開發者嘗試在「不寫程式碼」的前提下開發產品,運用自然語言來描述需求,讓開發效率大幅提升! 
 

儘管 AI 程式輔助工具已逐漸成為軟體開發的重要助手,透過 AI 幫助快速生成程式碼,但這種 vibe coding 作法雖然讓程式寫得快,但也伴隨著文件缺失、設計不一致、技術債累積等問題,尤其是在多人協作和大型專案中,更是明顯阻礙品質與進度。 
 

面對這樣的挑戰,Amazon Web Services(AWS)於 2025 年 7 月推出全新 AI 編程工具 Kiro,這是一款基於智能代理(Agentic AI)核心技術的整合開發環境,目的在於引領 AI 程式輔助進入「結構化、可維護」的新紀元,讓從構想到生產的開發流程更加流暢且高品質。 


 


Kiro 是什麼? 


Kiro 不同於過去大家熟悉的 AI 編碼助手如 GitHub Copilot 或 Amazon Q Developer,它不只是簡單地根據開發者輸入的提示生成程式碼,更深入整合整個軟體開發流程。從需求分析開始,Kiro 就能自動生成詳細的規格文件,幫助開發團隊將具體點子轉化成具體執行項目,接著,依據這些規格,Kiro 會建立完整的設計藍圖與任務清單,確保每一環節都有明確目標。 


除了協助開發者不用程式碼開發產品,在實際編碼階段,Kiro 會不斷監控並自動更新文件,確保程式碼與規格文件、測試案例以及安全檢查同步,避免團隊因資訊不同步而產生錯誤。這種從需求到生產的全面支援,大幅提升團隊協作效率和軟體品質。 


AWS 產品負責人 Nikhil Swaminathan 表示,Kiro 的最大優勢在於「讓原型程式碼順利進入生產系統」,同時自動處理測試、文件生成和性能優化等必要工作,讓開發者專注於核心功能的實現。 

 

Kiro 關鍵優勢


Kiro 的關鍵技術 


根據《CRN》報導,CKmates 盤點以下關鍵功能: 

 

1. 像聊天一樣說明功能,Kiro幫你變成開發計畫 


Kiro 允許開發者甚至非技術人員,透過自然語言或圖表來描述功能需求。只要清楚說出你希望系統怎麼運作,例如「使用者按下送出後,要跳出感謝訊息並寄出確認信」, Kiro 就會幫你整理出開發規格、甚至產出對應的程式碼草稿,讓團隊更快進入開發階段。 
 

這項技術突破了過去依賴手動撰寫規格文件的瓶頸,讓需求與設計能無縫對接,也方便後續重構與優化。 

 

2. 自動執行開發後勤工作 


Kiro 配備智能代理「hooks」,他能協助開發者在程式碼檔案被新增、修改或刪除時,自動在背景完成文件更新、測試執行、性能優化等生產準備工作,就像一位經驗豐富的工程師在背後協助,確保每個程式碼片段都符合生產標準。 
 

例如,當你你對資料庫結構做了調整,系統會主動同步產出更新後的設計文件與範例使用說明,並在提交程式碼之前,它也會掃描是否有未處理的錯誤訊息或潛在安全風險,確保開發流程不遺漏任何細節。這些工作原本都需要開發者一一手動處理,而現在全都可以在背景自動完成。 

 

3. 支援多種 AI 模型 


Kiro 預設使用由 Amazon 投資的 Anthropic AI 旗下的 Claude Sonnet 3.7 和 Claude 4 模型,開發者可以自由切換,未來也將開放支援更多 AI 模型,讓使用更具彈性與選擇性。在使用環境上,Kiro 支援 Windows、macOS 及 Linux 等主流作業系統,並兼容多種主流程式語言,無論是前端開發、後端服務,還是 DevOps 自動化流程,都能輕鬆應用,滿足多元團隊的開發需求。 

  

此外,Kiro 支援 Model Context Protocol(MCP),可以無縫整合各種專用開發工具,並透過「行為指引(steering rules)」來控制 AI 代理的回應方式,確保在不同專案中產出的結果都符合團隊的品質標準。同時,內建的智能對話功能(agentic chat)讓開發者能夠在有檔案、網頁或文件背景資訊的情況下,直接與 AI 代理互動,大幅提升溝通與協作效率。 

 

4. 輕鬆融入現有工作習慣,不用大幅調整流程 


Kiro 不會要求團隊改變原本的開發習慣,也不需要重新建立複雜的流程。無論你喜歡以聊天方式和 AI 互動,還是偏好用結構化的規格和任務清單工作,都能在同一套工具中找到最適合自己的方式。 
 

此外,Kiro 建構於 Code OSS 框架之上,讓使用者能直接帶入現有的 Visual Studio Code 設定與插件,大幅降低學習門檻,讓團隊能夠快速上手並投入實際開發,提升效率。 

 

kiro不需aws帳號

 圖/ Kiro 不需 AWS 帳號。(翻攝自 AWS 官網。)

 


Kiro 與傳統 AI 編碼助理的差異 


過去的 AI 編碼助手如 GitHub Copilot,或是提供提示操作的 Amazon Q Developer, 通常是根據使用者的提示(prompt)生成程式碼,更多是扮演「代碼自動補全」的角色;而 Kiro 則是以代理程式的身份,主動參與整個軟體專案開發。 


它不僅能幫助編寫程式碼,更能分析需求、維護文件、執行測試,並確保每一個環節符合生產要求。這種從概念到生產的全流程智能輔助,是現有工具無法比擬的突破。 




Kiro 使用方式與訂閱方案 

 

1. 建立Kiro 帳號 

Kiro 不需擁有 AWS 帳號,使用者只要透過 Google 或 GitHub 登入即可開始體驗,降低門檻讓更多開發者能快速上手。 

 

2. Kiro 實際開發步驟示範 

以下以「新增 Google 登入功能」為例,說明如何透過 Kiro 的 AI 輔助開發流程,從需求描述到程式碼實作,快速完成一項完整功能。
 

A. 產生 Steering Docs(引導文件) 

  • 點擊左側的「鬼手圖示」 

  • 點擊 Generate Steering Docs 

  • 系統會建立一組 steering files(放在 Kiro/steering 資料夾) 

  • 範例中是一個使用 Next.js 和 AWS 的 serverless 全端應用 
     

Kiro 實際開發步驟示範 :產生 Steering Docs(引導文件)

 

B. 使用 Spec 功能建立新功能 

用自然語言描述需求,讓 AI 幫你產出規格與程式碼 

  • 在 Kiro 中輸入需求(例如:新增 Google 登入功能) 

  • Kiro 自動產生: 

  • 需求文件(Requirements Doc):包含 User Stories 和 Acceptance Criteria 

  • 設計文件(Design Doc):包含 Mermaid 圖表、架構修改、設定調整 

  • 任務清單(Task List):將整個開發流程拆解成小任務 

  • 可逐步指示 Kiro 執行每一個任務,並在每一步修改或確認結果 
     

Kiro 實際開發步驟示範 :使用 Spec 功能建立新功能

 

C. 瀏覽與測試輸出結果 

  • 開啟應用程式介面,確認 Google 登入按鈕已新增 

     

D. 建立 Agent Hooks 

  • 點擊左側鬼手圖示 → 點選「Agent Hooks」旁的 + 號 

  • 輸入 hook 說明(如:「當儲存檔案時,為每個 component 建立基本測試」) 

  • 系統將建立 hook 並持續監控指定條件 

  • 範例中在儲存 React Component 後,自動生成對應測試(Google 登入按鈕測試 


Kiro 實際開發步驟示範 :建立 Agent Hooks

Kiro 實際開發步驟示範 :建立 Agent Hooks

 

E.  Vibe Coding 模式支援 

  • 使用者可以在具備上下文的情境下,以自然語言與 AI 互動,就像聊天一樣開發功能,實現「順應感覺(Vibes)、不寫程式碼也能推進專案」的全新體驗。 

  • Kiro 也支援原生 Model Context Protocol(MCP),一般的 AI 編輯器,只是幫你「寫某段程式碼」,它不了解整體脈絡。但 Kiro 有 MCP 的加持,能全面掌握專案需求與規範,不只聽得懂開發者在說什麼,還知道怎麼照著規格來執行。 

Kiro Vibe Coding 模式支援
 

 


3.訂閱方案 


目前 Kiro 正處於預覽階段,開發者可免費使用。正式版本將於 2025 年推出,屆時會提供三種訂閱方案: 

  • 免費版:每月可使用 50 次 AI 輔助 

  • Pro 版:每月 19 美元,包含 1,000 次使用次數 

  • Pro+ 版:每月 39 美元,提供 3,000 次使用次數 
     

這樣的價格策略兼顧入門及專業使用者,方便團隊依需求選擇合適方案。目前預覽版本只支援英文對話,AWS 已計畫未來加入更多語言支援,方便全球開發者使用。 
 

作為企業的雲端數位長,CKmates 也將持續關注 AI 開發生態系的變化,並提供企業最新的市場資訊與實務導入建議,協助團隊評估、部署並最新的 AI 工具,加速轉型腳步、創造更多價值。 

最新文章

Contact Us
joinline